轉載自遼寧與所學

1.與排風寒有關的反應

據臨床觀察,大多數患者都有風寒外排的反應,多以打噴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關節痛,放屁等形式出現,或從頭頂,四肢末梢往外冒涼氣,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發冷,蓋兩床厚被都無濟於事,量體溫還正常,反應持續時間多為一兩天或三五個月不等。

 

2.與排鬱氣有關的反應

鬱氣的外排以煩躁易怒,看誰都不順眼,悲傷或委屈易哭等情緒變化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門排氣,肝膽區和反射區酸痛等反應。特別是性格內向而又心胸狹窄的女性病人多此類反應,反應持續時間一般數小時至1-3天,少數患者可達數月之久。

 

3.與排痰濕有關的反應

排痰濕多以咳吐,痰變多,嘔吐,痰涎或腹痛,腹瀉,洩水樣稀便,膠涼樣粘稠大便。

頭面、四肢浮腫,半側身體浮腫,乃至全身浮腫,排尿困難或小便頻數渾濁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灸感可由最初的遲鈍型轉變成了敏感型

 

4.排火熱邪毒有關的反應

排火熱邪毒多以瘡癢,癰腫,發燒,類似濕疹伴奇癢,面部或身體出現丘疹或好久以前長過膿包,現在又開始了,或大小便火燙灼熱等反應形式外排。放心,只要徹底的排出就好了。

 

5.與排淤血有關的反應

淤阻在體表經絡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腸則多以深褐色或醬黑色大便排出,瘀阻於心肺則多以痰中帶血絲血塊為主外排,瘀阻於胞宮的多隨經血外排,甚至裡面有組織包塊或爛肉,有痔瘡的人會暫時出現便血的現象,顏色很暗深。

 

6.與睡眠有關的反應

絕大多數人灸療後睡眠狀況都會發生變化,有的艾灸後先是渾身無力,嗜睡,之後連續失眠數天,一般失眠時也沒有疲乏無力,頭腦昏沉,不思飲食的感覺。有的先失眠十來天之後轉入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後的結果都是睡眠恢復正常失眠:艾灸後常常會有失眠的症狀,如果出現初次艾灸後失眠,也是一種反應,此時的失眠,多很疲乏無力,或嗜睡。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艾灸後,這時如果睡眠很少,但不會出現疲乏無力的現象,反而因為艾灸,而顯得精力充沛。

此時,不要因為睡眠時間的不足而煩惱,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藥來湊夠睡眠的時間,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還會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7.發熱反應

發燒反應屬於全身綜合性的劇烈反應之一。多在自身康復機能完全發揮作用後出現,表示氣血旺盛,體質增強,是機體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一般發高燒反應,體溫在39-40度,反應持續時間一周左右,少數低燒患者,體溫在37.5度至38度之間時,反應持續十幾天甚至一至兩個月。

 

8.其他反應

可以說,曾經患過的疾病都可能會復發多次,雖說是複發,但感受一般不會比以前犯病時強烈。曾患有痔瘡的也會發作,而且會有內痔變為外痔,大約十天半個月即可自愈。

 

9、艾灸後常常會有疾病加重的反應

這是正邪交戰的正常現象。我們人體是個整體,這裡有陰陽之分,不可能只允許正氣存在而把邪氣都驅逐。

那麼病邪在體內寄居很久,他也不會輕而易舉的乖乖就範。

所以這時候就免不了有反應,你用艾灸的方式激發正氣想把我趕出,那麼我就先頑強抵抗。

這時的正氣不足,而邪氣旺盛的時候,當然你會有各種不適反應出來。

當你逐漸艾灸,體內慢慢累計了很多正氣的時候,這時的病邪就會逐漸地趕出體外了。

 

10、艾灸的走竄現象

有時候我們艾灸中脘,會有肝區不適,或會有胃脘部不適,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隱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會主動幫助你去調整,這就是艾灸的通竄功能。

所以說,我們的身體有一個自我調整的功能,只要你調動的好,這些都會起來工作。

假如你艾灸關元穴,也許會反應出你婦科方面的隱患或前列腺方面的問題或生殖系統的一些疾患。

人體“陰陽”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規律的,元氣逐漸充足了,“陰陽”就必定按照其規律運行,該升的就自然會升,該降的就自然會降,根本就不必用人為的方法去調動升降。

 

11、艾灸的上火現象

很多人艾灸後會出現口乾舌燥,這也是艾灸的一種反應,這種現象表明陰陽正在調整,陽不勝陰,這時要多喝白開水。

此時患者會覺得喉嚨異常乾痛,這是病邪(寒邪)逐漸外發時的必然症狀(病邪被驅趕到哪裡,哪裡就會出現西醫所謂的炎症,此時許多中醫專家都會任認為灸過火了,會立即停止治療,使得功虧一簣)

 

12、艾灸後身體出現類似過敏的現象

有很多人艾灸後身上出現很多紅疹的現象,此時多以為是過敏了,其實,這些表現出來的症狀,都是真陽元氣驅趕寒邪外出的表現。也是病邪在體表的反應。

如果此時停灸,病邪還會入裡,侵蝕臟腑。如果此時皮膚表現嚴重,可以用放血療法使邪出有門。可以在大椎、足太陽膀胱經的腧穴還有委中穴放血,給病邪以出處。

艾灸的副作用 灸不要過量,每次時間太久或經常灸會引起陰虛症狀,如手足心熱,有些穴位過量著灸會引起血熱狂妄行,灼肉生痰,形成癰疽瘡瘍,每次灸前灸後必須喝水,以排毒同時制約陽氣過勝產生熱證。

我認為四季均可灸,古書記載夏日人神在闕,不可灸之,也就是肚臍夏天別灸,會陰,長強不可亂灸,氣海,關元可以常灸,但也不要過度。

有些穴位,大成,金鑑,肘後歌,都有記載可針不可灸之穴。 中庸為宜,適可而止。如果感覺不好還是聽自己身體的吧。

艾葉能祛寒、除濕、通經絡,因現代人普遍寒濕重,所以艾葉就成了我治病不可缺少的幫手。

我喜歡8-10根艾葉製成的清艾條紮成一排熏後背、小腹、小腿、手臂的方法,能快速祛寒濕,在《溫度決定生老病死》的第24頁,圖文並茂的詳細介紹了怎樣操作及注意事項。

我還喜歡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的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頭面部反復發作的這些與虛火、寒火有關的疾病,只要是發生上述疾病時,你就取艾葉一小把煮水後泡腳或用純艾葉做成的清艾條取四分之一,撕碎後放入泡腳桶裡,用滾開的水沖泡一會兒,等艾葉泡開後再對一些溫水泡腳,泡到全身微微出汗,不能大汗,再多喝一些溫水,一般連泡2-3次,也就是2-3天后,同時要多喝溫開水,不吃寒涼的食物,注意休息,這些因虛火、寒火引起的頭面部、咽喉部的不適都會明顯好轉或消失了。

有的人看到用艾葉泡腳有這麼多的好處,就經常用艾葉泡腳,有的人幾乎每天泡,這樣又過了。因為用艾葉泡腳能將虛火、寒火往下引,就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兩虧,供血不足,反而會引起頭暈、頭痛,還會引起情緒上的變化等。 對於身體寒濕重的病人,每週一次用艾葉水泡腳是可以的,但用艾葉水泡腳的同時必須停吃所有寒涼的食物,還可以在用艾葉水泡腳的同時,喝上一杯生薑紅棗水,這樣即去了寒又不瀉氣。我教會很多人用這種方法治療帶狀皰疹,只要你能下狠心,只要你們配合治療,在皰疹部位,疼痛部位,用梅花針拍打,用拔罐器拔出毒血,每次要多上罐,上幾次,直到沒有血液流出來為止。拔後,即用艾條大面積熏烤,最好同時用三根艾條綁在一起,沿皰疹的部位及周圍大面積熏烤,這樣既放血,又艾灸,會很快控制症狀的發展。

 

排病反應-排邪途徑各有不同

我們治療疾病,一般不單單是治療病人提出的病,而是根據病人所反應出來的症狀,全面地分析病人機體生病的本質,從而從根本上修復病人的機體,幫助病人恢復健康的身體。因此,這樣的治療不是頭痛治頭,腳痛治腳,而是治本之法,往往療效是神奇的。比如,我經常在治療一些慢性病時,伴隨著疾病的康復,病人的面色也紅潤了,夜尿也沒有了,頭髮也不掉了,精神反而更好於以前。這就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如何理解生病?鄭欽安在《醫法圓通》裡論述最清楚。他認為人身就是一團真陽。真陽不虛則諸邪不侵而健康無病。身體或有一處真陽不足,則陰邪自會侵入此處,以代替真陽。如此,一處陽氣不足,則一處陰邪有餘;多處陽不足而多處陰有餘。久則陽愈虧而陰愈盛,漸進漸甚,直致不治。凡病人身上有寒氣,出現面色蒼白、無力、寒痛、脈沉遲等情況,都應該服用補陽藥以驅逐陰邪。

用了補陽藥後,病人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反應,以至於有很多患者對此難以理解,甚至誤認為是治療不當引起的。其實,這些反應是治療反應,是體內元氣得到補充,其抗病排病功能增強了,進而對病邪進行消滅和向體外清除,所表現出一些特殊的機體反應現象。試看採用滋陰法的中醫,難得出現服藥反應。這是因為陽氣沒有鼓動起來,當然也就不會出現陽氣升發的自然反應。所以說,有反應是好事情,表示身體對補充到體內的藥物產生了積極的反應,可以更快地把病邪排出去。

最簡單的道理就是:病怎麼來,它就怎麼回去。以前曾經經歷過的病痛,由於西醫的治療大多是被抑制住,並沒有完全痊癒,因此在改善的過程中都會再暴露出來,時常還不止一次,必須反复的改善直到體內完全調和為止。

排邪反應因此,在服用中藥的過程中,病人可能會出現不少反應。特別是服補充陽氣的中藥,當人體陽氣充足了,就會不斷地輸向全身經絡、臟腑。但是各人經絡暢通程序不同,經絡內正邪相爭激化,元氣不斷衝擊病氣,並使病人驅逐出體外,這時就會出現一些排出邪氣,恢復健康的反應。以下列出數種情況,患者一定要配合醫生的治療,從而改善或修復病體。當病氣完全排出體外後,相應的自覺症狀立即減輕或消失。

排邪途徑各有不同

由於邪氣進入機體的部位不同,性質不同,導致的疾病不同,況且,不同人體的體質亦不同,因此,排出邪氣的途徑各種各樣。參考王正龍先生的觀點,結合我自己的臨床觀察,一般來說,病氣大致會從下列幾個途徑排出。

1.四肢末端:

兩手和兩足是全身肢體的最末端,也是最容易排出邪氣的地方。一般來說,邪氣的來路亦即邪氣的出路。邪氣多數是從四肢,從肌表向軀幹,向內臟侵入的。而排邪時,又會從來的路徑排出去。臨床我觀察,侵入人體的病氣常呈冷風(風)、冷汗(寒)、粘汗(濕)等形式從手足的八邪、十宣、八風、氣端和勞宮、湧泉等穴位排出體外。

排病反應時,經絡內可能產生移痛反應。移痛時,病氣所經過處,常伴有痛、酸、脹、麻、癢等感覺。

 

2.皮膚:

陽氣激活後,人體自我調節,寒氣會由皮膚排出體外。皮膚排寒時,渾身冒冷汗,皮膚排濕時,大汗淋漓,甚至出粘汗。有的人,粘汗如膠水或黃油,色深、異臭、極粘。排汗出,應及時用乾毛巾擦乾,避免受風,切勿用冷水沖洗。還有的人出疹子,這也是肝內的毒素以及體內的廢物排出來了。一般過敏性體質多見此類反應。我的體會是根據疹子排出的部位,可以推算出排邪的經絡,比如足底湧泉穴處出疹子,那是少陰經的毒邪出來了,如果是足背部,那是陽明經的毒排出的部位,其他部位皆如此。

有的病人告訴我,早晨起床後自覺屋子裡較平時特別臭,豈不知這是機體陽氣充足了,借睡覺時把病邪通過皮膚排出的反應,表現為臭氣。當然,開開窗戶就行了。

再有就是手腳的蛻皮反應。一般如果病邪在身體上部,多通過雙手的蛻皮來祛邪,如果在下部,則往往通過雙腳的蛻皮來排出邪氣。蛻皮時雙手雙腳如蛇蛻皮一樣,完整地蛻出一層舊皮來,模樣十分怪異,但蛻出後的新皮膚則光亮如鮮。

 

3.尿液:

飲症患者,身有水腫。待任脈暢通後,水飲會從大小便中排出。水飲排出後,水腫即退。暑火也從尿中排出,暑火者,尿色極黃,排尿時會有尿道刺痛感,排尿後尿道刺痛感消失,此時應多飲溫開水,以助排毒。

 

4.消化道:

不少病人服藥後會出現便秘,或者腹瀉,每天去幾次廁所,總覺排便不暢。或者出現便秘與腹瀉交替。但不會特別難受,繼續服藥,五六天即通,便秘、腹瀉即可自然消失。這都是胃腸道反應,胃腸道的反應在整個疾病治療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胃腸道是多數病邪向體外排出的通道,體內太多的廢物以及毒素多數從大腸排出,因此,它的反應是極為複雜的。腹瀉時,一天之中甚至會洩5-10次,大便色黑,或者極臭,或者如水樣,但與痢疾不同,不會有疲勞感,大量地腹瀉病人反而覺得異常輕鬆,一點兒也不累。臨床常見不少陽虛患者服四逆湯後,出現腹瀉,這些都是邪氣排出的反應。

有的病人服藥後會出現腹中有氣體竄動,或覺脹滿,或覺疼痛,或者放屁多,或者打嗝多。這是陽氣充足後,臟腑功能恢復,促進了中焦宣暢氣機的功能,機體開始排出不暢之氣,這是好事。一般有過肝病、胃病的人多有這種反應,等氣排完了,病也就近癒了。

如果病邪是在上焦部位,往往是以嘔吐的方式排邪。比如肺癌患者,服中藥後會出現頻繁的嘔吐,吐出粘濁性痰液,這是正氣恢復後,努力把瘀滯在上焦的邪氣以嘔吐的方式排出體外。中醫本來就有汗吐下三種排邪方式,而吐法正是其中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

 

5.呼吸道:

客於督脈以及太陽經的寒氣,可能通過打噴嚏排出。如果印堂受了風寒邪氣,可能通過流涕排出。

臨床上經常見到病人出現乾咳或痰多,日夜不停;或忽然怕冷、怕風,大量地流鼻涕,鼻塞,打噴嚏,極像感冒。這是太陽經正氣在攻邪的反應。邪氣曾經由太陽經進入體內,現在邪氣排出時又經過太陽經了,所以,就會出現忽然感冒的反應。此時可改服大劑四逆湯合麻黃湯,以增強療效。如伴隨有高燒,一般一天至三天就會退燒,而且這種發燒多數是只有上半身發熱,也可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各30克,一兩付即可燒退而邪出。這些都是機體努力排除風寒邪氣的反應。一般各種風寒所致的疾病,只有將風寒排出體外,疾病才能治愈。

經我臨床觀察,一般風寒邪氣的外排,多以感冒、噴嚏、流涕等方式排出,或從經絡的一些空位及四肢末梢排出,還有少數患者從呼吸之氣及放屁中排出。

比如覺見的支氣管哮喘患者經治療後,會出現無原因的感冒、噴嚏、流涕以及呼吸之氣極為寒冷的現象,這就是呼吸道的排邪反應。

五音通五臟。五臟中的病氣可以通過自發性呻喊,由喉、鼻排出體外。

 

6.經絡肌表:

有時病人會出現周身肌肉、骨節劇烈疼痛,或者腹痛,甚至疼痛難忍。極個別的患者會出現昏迷一兩小時的情況,這是陽氣在經絡中運行,把潛伏的陰邪驅逐出來的反應。此時陽氣正在修復病灶,以全面恢復機體的正常機能。如果身體有濕熱感,那也是經絡氣血運行暢通而旺盛的自然反應。

有些肌肉痿縮的重病人,會反復出現渾身各處肌肉的疼痛,有時會劇痛難忍。而且可能會伴有嘔吐,口苦、發熱等情況,這些都是身體陽氣旺盛,修復病體,祛邪通過經絡肌表向外排出的表現。臨床常見病人先是肌肉劇烈疼痛數天,甚至於一兩個月,然後發現疼痛的肌肉已經不痿縮了,不凹陷了。可以說,每一寸肌肉痿縮的修復都可能伴隨著疼痛,但那是快樂的疼痛。這種修復經絡的反應最是驚心動魄,需要醫生極大的定見與病人極強的信心。

再者,客於機體不同部位的邪氣,其排出時的穴位亦有所不同。

如深伏於少陰經以及心腎等處的病氣經心包經,由勞宮穴排出。如勞宮穴關閉,病氣排泄受阻,留住心包經,則會致胃、心臟、頭部等部位不適。常見有噁心、嘔吐、心區疼痛、頭痛、頭暈,嚴重者還會引起休克。這時要用針刺疏通心包經,病人也要自己按摩心包經諸穴以及膻中、崑崙等穴以幫助排邪。

 

7.孔竅:

孔竅是邪氣容易侵入的途徑,亦是邪氣排出的途徑之一。我們周身有不少孔竅,如眼耳鼻口下陰肛門尿道等。

如忽然出現火牙痛,或耳內疼痛,或流鼻血,或舌尖、嘴唇上火起泡,或喉嚨又乾又痛,或早晨醒來時發現眼屎很多,或腹瀉等等。腹瀉是一般是六腑的邪氣排出的必經過程。

再如婦女因寒邪過重而月經不調,或崩漏、或淋漓不止,服藥後可能停經一個月,次月即通,或月經提前幾天甚至十幾天,次月就會正常;排血量可能會多於往常,但不會像往常那樣疲倦;後幾個月會排出大血塊,經血呈醬油色。虛寒型不孕症患者可以因此而懷孕。卵巢囊腫會發生輕微破裂出血,而後痊癒並恢復正常。有時還會出現尿血、尿道炎和陰道炎等症狀。

 

8.六經順序排邪反應:

邪深伏厥陰時,如果突然出現心慌,或口渴,或不愛吃飯,甚至出現噁心嘔吐現象。這表示邪氣自厥陰轉出少陰、太陰,病根已經開始鬆動了。此時當加重藥量,或者加服理中丸以扶太陰,或者適當多喝點水。

一般來說,邪氣的排出順序是自陰而陽。具體來說,自厥陰、少陰,至至太陰。自陽明、少陰而至太陽。太陰的排出途徑往往是陽明胃腸道,而太陽的排出途徑則是肌 ​​表。

但也有從少陰直接至太陽排出體外的。因為少陰與太陽互為表裡,二者互根互轉。如果少陰陽氣不足之體質,一感邪氣則會經常自太陽直入少陰。比如感冒掛水後淬死,或者從感冒、咳嗽變成心肌炎、急性腎炎的患者,都是少陰陽虛體質。其實,治腎炎就像治感冒,非常直接,非常有效。急性腎炎往往三付藥可基本治愈。只要掌握邪之入路即邪之出路的道理,按六經辨證治療就會產生不可思議的療效,其療效之快,非西醫所能理解。

 

9:人體突出部位亦是排邪的常見途徑:

人身除軀幹外,其他部位都屬突出部位,如四肢、頭、鼻等。機體陽氣一旦充足了,就會從軀幹向突出部位輸送陽氣,邪氣則在這些部位被驅趕出體外。

如忽然頭痛難忍,或後頭痛、偏頭痛、頭頂痛,前額痛等,這是陽氣充足,驅邪於外,邪氣與人體本身的正氣相爭的自然反應。痛越劇,則邪正相爭越劇,越需繼續服藥,或加大劑量,以扶助陽氣,祛邪外出。

有時四肢也會出現疹子,或者疼痛,或者麻木,或者瘙癢,也都是邪氣不能立足於臟腑,向四肢部位逃竄的反應。

 

10.感情反應:

排邪時可能產生自發性的哭、笑、呼喊、呻吟、歌唱和言語等感情反應。其反應的發生率很低。各種感情反應發生於不同的心理狀態。

哭:大多數人發生於受委屈之後,傷心、憂鬱的病人。受委屈後,欲哭不得,不曾發洩,大腦皮層相應區域緊張。臨床上我經常見到的是抑鬱症患者,經針刺治療後,出現不能控制的哭泣,哭完覺得非常輕鬆。往往病人需要數次的哭泣才能完全地舒解抑鬱的肝氣。

比如,一般女性患者經治療後,常出現不明原因的煩躁、悲傷、委屈欲哭等情況,數日後自然消失,疾病亦隨之顯著緩解或痊癒。這是鬱氣鬱滯患者經常出現的反應。包括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乳腺增生等病人,都是由於肝氣先鬱,繼則氣滯痰凝所造成的。因此,扶助陽氣後,腫塊都會慢慢地縮小,症狀也就減輕,或者治癒了。

笑:一般是心氣不舒的病人。服中藥後,病人的心氣充足,膻中穴開放,有時會自發地哈哈大笑。

呼、喊:多是抑鬱症病人,邪氣排出時會自發地發出呼叫,或者大聲喊叫,可能與丹田內氣活動激烈,強烈地抒發鬱氣有關。

呻吟:大多發生於久病甚深,疲乏不堪的病人。服藥後病人陽氣開始祛邪,會自發地發出輕微的呻吟聲和哈欠。呻吟是氣歸丹田的表現形式,系丹田元氣虧損而自我調節所致。哈欠能幫助排除膈中病氣。哈欠後,胸腔壓、腹腔壓得到調整,有開胸順氣之功。

歌唱:發生率極低。病人陽氣充足的過程,也會伴隨有昏睡,如入夢境。此時,偶有自發性歌唱發生。

 

11.言語:

發生率極低。病人先自發性轉動舌頭,相繼出聲。這是心氣充足後,心開竅於舌,心主言語功能的自然體現。

排病反應經歷時間因人而異。一般病在經絡歷時最短;病在六腑歷時稍長,病在五臟歷時最久。排病反應亦與病人體質相關,陽盛體質最易排毒,陽虛體質最難排邪。另外,中醫處方的劑量亦會影響排邪的時間。一般來說,在病人不虛的情況下,若方子劑量大,則排邪快些。比如治療感冒,若虛人外感,則當先扶正再祛邪,若病人平素不虛,則一兩付藥即可排除邪氣。

邪氣性質亦決定排邪方式


自然界存在著風寒暑濕熱燥火等不同性質的邪氣,因於不同的病患體質,其排出時的反應也不盡相同。

風邪:

單純的風邪致病,多導致感冒、頭痛、身痛、四肢痛等,其排邪包括打噴涕、發燒、出汗以及四肢周身部位的酸痛癢麻脹等方式排出。

但一般多是風邪夾著寒邪以及濕邪等一起侵犯人體,發生疾病。其排邪方式亦因所夾邪氣性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寒邪:

臟腑寒邪較重的病人,如四肢痿痺不用等病,服藥後可能會出現非常明顯的渾身怕冷,覺得病似加重,且有冷氣從身體裡面向外透出的感覺。這是體內陽氣漸充,祛除陰邪於外的表現。

常見婦女坐月子期間所患的風寒痺症,經治療後,常常出現四肢末梢向外冒涼氣的感覺。此時陽氣得藥助而盛,邪氣欲退未退,暫時停在肺及肌膚、皮毛等部位。當加大扶陽藥劑量,以完全把邪氣驅除於體外。

 

濕邪:

濕邪多膠滯於全身的經絡、上中下三焦,表現為肢體沉重,甚至於水腫、畏寒、痰多等。排出時,濕邪移至手足,手足除有上述的痛、酸、麻、脹、癢等感覺外,還可能起水泡、發濕疹、蛻皮等。

還有一種情況,病人忽然眼瞼、面部、小腿和腳麵局部浮腫,乃至全身浮腫,甚至會有排尿困難的情況,或者全身出粘汗。這是因為陽氣盛了,濕邪從內排出於外,表現為太陽氣化不利的情況。此時正是攻邪治病的大好時機,千萬不可停藥。

 

火邪:

患者常常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發燒現象,也可能會出現類似實火的反應,如忽然煩躁不安,或面部發紅發熱。這些都屬於火毒所致的疾病,陽氣得到補充,血脈末梢被疏通多以瘡、癢、腫痛、發燒、尿赤、肛門灼熱、腹瀉等方式排出。這是服藥的自然反應,不是補陽多了,相反是陽氣還不足,當繼續服藥,這些反應一般兩三天就會消失,這是機體免疫能力正在提高的表現。

有時火邪不是從外界來的,而是客於體內的寒氣鬱久而化成火熱邪氣了,其排出的反應也與上類似。

 

痰邪:

一般痰濕邪氣所致的疾病,多以大量咳痰、無誘因的尿頻、腹瀉、大量排汗等方式排出。這是脾腎陽氣得到補充,把冰伏的陰邪化開了,邪化為水自然排出體外,應繼續服藥到大便不黑不臭不瀉為止。切不可服止瀉藥,以免留邪於內。

 

瘀邪:

因為瘀血內伏所致的疾病,在陽氣得到補充的情況下多以皮下瘀斑、便血,咳血,月經等排出。

瘀滯於經絡的血瘀證,病會會忽然腰部酸痛如折;或體表發麻,或脹、涼、熱、酸、重、癢及蟲爬、蟻走感,或出現患病部位不自主的跳動,抽搐。這是元氣運行旺盛,在打通淤滯的經絡時所出現的必然反應,這也是陽氣祛邪透出機體膚膚時的反應,只需繼續服藥,等邪氣徹底散出去了,這些情況 ​​就會消除。

 

燥邪:

燥邪為陽邪,其重者會影響心神,導致狂躁症,這類患者近於康復時則可能出現手指乾裂。另外,象秋季的燥咳亦是燥邪所致,燥邪排出機會時往往會出現面紅、舌紅、小便黃、大便黑臭而稀等反應。

邪氣的性質也會影響排病反應的持續時間。風性輕,易動,極易排出;濕性粘,排出較慢;寒散入肌肉,又較濕慢;痰性滯,需體內津液溶化,排出最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nac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